12月27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举办了以“脱贫攻坚始于心,心之所向践于行”为主题的第七期知行讲堂。兴山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羚犀,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芳超、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黄杰担任主讲嘉宾。校长钟立,副校长朱文晶、穆超观摩讲堂。

王羚犀以“爱乡、返乡、兴乡,争当建功新时代的‘兴’青年”为题,讲述了兴山县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与措施。从兴山宴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治玺扎根家乡,开创吴傅记回味萝卜品牌的经历;讲到石柱村村支书,带领村民开发乡村旅游、发掘高山康养的故事;讲到许多闲赋在家的嫂子,在政府的组织下,开启了电商直播助农的活动。他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向我们展现了兴山县在乡村振兴中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织就出县域经济生机勃勃的景象。
王羚犀讲到,现如今的兴山,蓄势待发,生气蓬勃。但兴山的“兴”,不仅要依靠国家、政府、当地人民的齐心协力,也需要更多年轻人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乡村是我们的根,爱乡是我们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情怀,返乡兴乡更是回馈家乡、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郑芳超以“使命与担当--从贫困到富裕”为题,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贫困、中国脱贫的历程、中国减贫的意义。中国反贫困行动是持久的、也是成效显著的。中国减贫行动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也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脱贫攻坚的胜利,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她谈到,从贫困到富裕,是人类发展的使命,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求生存、求温饱、到奔小康、谋富裕,一代接着一代干,到2020年历史性地完成了全面脱贫的伟大任务,现在又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精准脱贫是个波澜壮阔的历程,应该牢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乡村振兴又是一个接力奋斗的新目标,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能积极参与到其中去,助力乡村发展。

黄杰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温暖不再独行”为题,向我们讲述了他在兴山县榛子乡石柱村驻村帮扶的故事。从不适应到完全融入,他迅速转变角色,用实际行动帮助乡村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后,2021级学生代表林燕及王子晴分别汇报了他们到基层助农帮农的具体实践。
聆听讲堂后,同学们表示,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